
RailYatri由Manish Rathi、Kapil Raizada以及Sachin Saxena于2011年聯合創辦,是一個火車旅行移動應...
朝上科技 王大勤|2022-02-17 17:50:39|來源:網絡
36氪獲悉,磁流變智能懸架整體方案供應商「朝上科技」,已于近日獲紅杉中國種子基金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所獲資金將主要用于研發、生產、供應鏈平臺打造,希望推動國內車輛懸架的技術升級。
國內消費者對于汽車乘坐舒適度、安全性,乃至駕駛體驗的需求日益突顯;從而加速了國產乘用車核心自研技術快速升級的步伐。當內飾、電控等軟件系統已經煥然一新,走向智能、自動化后,對于造車的要求再次回歸到了硬件和制造工藝上。智能化、模塊化、集成化,形成了更新一代新造車的浪潮,這也意味著市場對于汽車“三大件之一”的底盤中的主要性能模塊—懸架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成立于2021年的朝上科技,專注于以自研磁流變材料配方與應用,突破 “卡脖子”技術,為汽車提供智能懸架解決方案。磁流變懸架要求核心技術高度閉環,近20年來,國內市場中的相關產品完全依賴于進口。國內的磁流變智能懸架開發嘗試,多困于磁流變液配方性能不足、磁流變減振器結構瑕疵、且成本居高不下,難以滿足商業需求。
據朝上科技創始人兼CEO徐涵歐介紹,磁流變液屬流動性可控的新型流體,磁流變液屬流動性可控的新型流體,在外部無磁場時呈現低粘度的牛頓流體特性,在外加磁場時呈現為高粘度、低流動性的賓漢流體。采用磁流變技術的底層原理是:磁流變減振器將傳統被動減振器內部的油液,替換為磁流變液,通過工作缸內的電磁鐵活塞調節磁流變液體粘度,從而產生反應迅速且可控性強的阻尼力,實現針對不同路面顛簸情況的瞬時吸收。
“因為磁流變液體的粘度是呈線性變化的,沒有分檔,所以它的變化是連續性的,且響應速度極快。”對比傳統減振器,磁流變方案可以使阻尼比變化率達到10至20倍。這就使得磁流變減振器甚至能夠處理非常極限的車輛情況。一眨眼的時間內,阻尼力變化上百次。應用在汽車懸架上,得以呈現出超平穩的舒適過彎體驗。”
在傳統的被動式懸架構造中,主要采用液壓減振器與螺旋彈簧的結構形式。這就導致了汽車懸架的阻尼系數無法改變,所以當車輛在不平整的路面行駛時,會出現劇烈震動,不僅乘坐不適且安全隱患較大。
以硬派越野車為例,當車輛在路面上受到很大沖擊時,不會出現沖擊底盤的情況。安裝了磁流變智能懸架的底盤,在受到沖擊的一刻,減振器就能夠產生近百次的調節,從而在快速壓縮過程中逐步減少能量沖擊。使汽車底盤具有韌性,能夠讓車輛立刻回穩。
簡單來說,磁流變減振器給車輛帶來的變化,一方面體現在駕駛安全穩定、舒適度提升上;另一方面也體現在通過消除剎車抖動與頓挫感,減少能耗與損耗。
在創始人徐涵歐看來,朝上科技的核心優勢主要體現在幾大方面:
首先在于長時間的技術沉淀。朝上團隊源自海內外幾所名校的新材料、智能結構和自動化算法團隊。其中創始人徐涵歐,曾任北美米其林機械設計工程師;在悉尼大學就讀期間,師從葉林院士。
在成立朝上科技之前,此團隊在磁流變等先進材料方面已擁有了20年的經驗積累;回國后,核心團隊整合國內產業資源落地,持續打磨降本方案,形成了自有創新技術。
其次,磁流變智能懸架技術應用,要求核心材料配方結合特定的硬件結構,再施加響應電控算法,才能實現精確操控,三大環節缺一不可。“其中最大的難度就是精度控制,體現在當它識別出路面波動后,需要瞬時響應、精確吸收,維持整個車身的平穩與高級感。”
最后是難以逆向研發的獨特抗沉降配方。磁流變液體在注入減振器后,其抗沉降屬性將會提升材料穩定性與批次一致性。這些屬性加持,極大的改善了其他磁流變減振器容易發生的使用磨損和庫存性能衰減等問題。
對于未來增長,朝上科技認為汽車企業未來的發展,仍會回到硬件與工藝本身,只有在工業大升級的基礎上,汽車制造才能走向智能化、自動化。并且,2021年度國產中高端乘用車產量已超300萬輛,年復合增長率>2%,這帶來了每年百億級的懸架配套市場。在歐美國家,此級別車輛智能懸架的滲透率超過30%;而隨著國產汽車制造升級的追求,本土智能懸架的市場滲透率也將未來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