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O2O行業迎來了資本寒冬,扎堆而涌現的O2O創業項目大批死亡,盲目高漲的熱情并不能夠支撐這個...
藍湖資本 王大勤|2021-05-20 16:32:27|來源:網絡
“五六年前,我在美國募資的時候,還要解釋為什么投資中國,三四年前還要解釋為什么在中國投資企業軟件和SaaS。今天這兩個問題已無需解釋。”藍湖資本創始人兼管理合伙人胡磊說。
胡磊明顯感覺到了中國數字化浪潮帶來的變化,“今天中國數字科技的智能化已經不是箭在弦上,箭已經射出去了”但他也表示,中國 SaaS行業還處在發展的早期階段。“訂閱費收入超過一億人民幣的非上市SaaS公司約30家”。在存量市場,絕大部分傳統軟件類公司的云化SaaS化,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才剛剛起步。
早期即意味著機會。胡磊提到,A股軟件類上市公司差不多是200家,總市值接近3萬億。在未來的5-10年里,通過云化轉型創造的10倍增量,至少就能創造出30萬億市值的增長空間。同理,在市場更大場景更豐富的制造業領域,數字化轉型的趨勢也正在發生。
胡磊非??春贸龊5内厔?。“未來3-5年,第一批企業軟件出海銷售,也會是大概率發生的情況。”
以下為胡磊的演講實錄,由投中網整理: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主題聚焦在中國經濟數字化轉型趨勢以及早期投資的機會。
首先為大家做簡單介紹。藍湖資本成立于2014年,累計管理規模超過50億人民幣,投資了近100家優秀創業公司,后續融資額已超過200億人民幣。非常幸運,在藍湖的投資組合中,有20多家公司今天已經成為了獨角獸和行業冠軍。藍湖資本有兩個核心的投資賽道,一個是企業軟件,本質上是管理數字化;另外一個是智能制造,本質上是生產制造數字化和智能化。
中國數字
不管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都會問同樣的問題,數字化轉型,為什么是現在?機會有多大?
大家都身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環境中,短期內的感受或許并不強烈,但往回看20年,中國 GDP增長了將近10倍。背后原因,在我看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與西方發達國家有著巨大的不同。西方國家的發展依次經歷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逐步邁入現代化發達國家序列。這個過程西方發達國家花了兩百年,但在中國,這些重要的經濟升級環節,在改革開放之后的40多年時間里,是并行發生的。這一方面推動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另一方面,讓我們明確看到數字化浪潮對經濟增長的巨大貢獻。
這在消費互聯網市場已被充分論證。中國TOP6互聯網公司市值將近3萬億美元。這是過去20年信息技術對媒體、娛樂、社交、購物的滲透所帶來的價值創造。
此時此刻,大家更加關心接下來10年,數字化浪潮能在企業管理、制造業創造出多大的機會?應該如何量化?
有第三方報告認為是10萬億,也有第三方報告認為是50萬億。我們藍湖是這樣解讀的:
在消費互聯網的時代,我們無需關心短期經濟波動,比如GDP增速是不是符合預期、匯率變化、勞動力價格有沒有上漲、通脹有沒有發生等等。真正推動互聯網的核心只有一個,全球跑到主干網上的互聯網流量有多少。
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里,跑在主干網上的全球互聯網流量漲了將近1000倍。與此相對應的是全球互聯網公司的市值,也出現了1000倍的增長。這兩個數字不是巧合,本質上來講是具有高度相關性的指標。在這樣的宏觀趨勢下,只要抓住增長的主干,就很容易知道去什么地方尋找投資機會,哪里才是最大的金礦。
在今天的中國市場,中國數字化浪潮已經不是箭在弦上,而是箭已經射出去了。
以中國最大的公有云基礎設施阿里云的收入增長為參考,中國公有云行業的增長趨勢已經在拐點之后了。阿里云上服務器的算能、帶寬、存儲容量,增長遠遠超過年化80%。
而在制造業領域,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大國。過去30年,中國制造業經歷了幾次迭代。改革開放早期,靠人力和資源密集的產業的居多,到2001年中國加入WTO后,已經發展為資本密集型產業,而在今天,借助中國在5G、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上的技術優勢,中國制造業正在向技術密集型的行業轉型。
企業軟件
數字化浪潮究竟有多大的機會,作為投資人,我有非常直觀的感受。
五六年前,我在美國募資的時候,還要跟大家解釋為什么要投資中國。三四年前還要解釋為什么在中國要投資企業軟件和SaaS,今天這兩個問題已無需解釋。
我們選了兩組有代表性的數據。
今天A股軟件板塊上市公司超過200家,總市值為3萬億。其中約90%仍是項目制公司,也就是說,它們推出的是定制化、本地交付的軟件,已經是非常陳舊和老化的產品。在未來,這其中的公司要不進行云化轉型,要不就可能被新一代產品替代。從總量上看,即便沒有增量市場,在未來的5-10年里,只要把存量市場中的企業替代掉,至少能創造出3萬億市值。
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行業先行者在這當中吃到了一波紅利。以A股基金經理關注比較多的廣聯達為例,通過云化轉型,廣聯達實現了19倍的市值增長。如果以10倍增長做一個估算,今天3萬億的市值在5-10年之后,通過絕大部分業務搬到云端,將實現接近30億的市值創造。保守估計,未來幾年,無論是在A股、港股還是美股,將會有幾百家SaaS企業出現在資本市場。
另外,我們觀察到軟件企業出海是明確的趨勢,這在藍湖投資的多家企業軟件公司中正在發生,且海外收入增長迅速。中國第一代針對C端的軟件代碼,不管是電商公司還是游戲公司出品的,都已經陸續出海東南亞、日本、歐洲、美國。接下來的3-5年,第一批企業軟件將陸續出海銷售。
在制造業,情況更為樂觀。中國是制造業大國。目前,制造業企業的數量、合計的市值,差不多是軟件企業的10倍。今天在主板和創業板、中小板上市的公司有2000多家,合計市值24萬億。
絕大部分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信息化轉型升級才剛剛起步。凡是有公司愿意去做一點努力和嘗試,資本市場給予的回報和認可都相當可觀。比如海爾智家,通過智能化轉型,二級市場也給予了非常高的認可。
所以只要制造業企業能抓住轉型的機會,無論是價值創造還是市值創造,都有著巨大機會。如果用一樣10倍比例換算,未來5-6年里,將會有300-500家智能制造公司成功上市。
挖掘數字化轉型富礦,抓住產業降本增效的痛點
今天借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藍湖投資的幾個案例,希望能為大家尋找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的標的提供一些參考。
比如中國最大的電商SaaS ERP公司聚水潭。這家公司服務了中國近100萬家中小型電商賣家,全國平均每發出5-6個包裹中,就有1個來自聚水潭系統。在電商蓬勃發展的今天,從訂單生成到商品出庫的過程中,賣家非常需要大量數字化工具幫助提升運轉和處理的效率。聚水潭就是幫助解決了這一痛點。從早期的訂單處理、庫存管理,后面慢慢進入到運營管理、財務管理,包括經營決策分析等等,聚水潭慢慢成為電商企業背后的操作系統軟件。作為第一代電商軟件,聚水潭享受了中國電商市場增長和數字化精細管理需求的爆發的紅利,相應的,因其優秀的產品和極高的客戶滿意度,聚水潭在資本市場上也得到高度認可。
比如甄云科技是國內知名的一站式采購數字化管理平臺,通過對供應商的尋源到訂單管理、合同管理、發票管理,重構企業采購流程,從而有效提升供應效率,降低風險和成本。
另一家公司是匯聯易,一款企業商旅及費用報銷管理軟件,服務了千余企業客戶,包括數百家頭部企業和大型集團企業客戶,其中有像麥當勞、星巴克這樣的跨國企業,也有我們很多的同行,經緯中國、華興資本等。匯聯易在中國市場抓住了本地運營、后臺精細化管理、系統化提升的趨勢。它的產品有本地特點,符合中國市場需求。跟它對標的SAP方案,在國內已經基本找不到了。
作為早期風險投資機構,藍湖重倉中國數字化轉型。在企業軟件領域,我們投了將近20多家的軟件企業,包括業務通用型軟件和行業垂直型軟件,其中三分之一都是在業內排名第一。根據我們的測算,國內訂閱費收入超過一億人民幣的非上市軟件公司約30家,我們比較幸運,看到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在智能制造也是一樣,我們順著行業在工藝、質量、效率升級上的痛點和訴求,投資了將近十幾家公司,這其中半數以上將在未來1-2年內上市。
最后,我們非常希望和在座各位同仁共同努力,為中國經濟的數字化轉型,經濟增長,盡一點自己的綿薄之力。謝謝大家!